AI_SDGS-R
上傳圖片

在地關懷

AI倫理是AI世代人文價值的基底,當AI技術全面融入生活時,追求科技創新需同步建立的基本AI法治觀念,

我們同理各級學校的AI教學需求與平板使用的普及性與可操作性,希望可以藉由本校師生的力量,釐清淡蘭地區的各級學校AI倫理課程的教學需求,

建置一個以「AI法案」為核心的線上教育課程庫:「淡蘭人工智慧倫理教育資源中心(TLAIEE)」。藉由此線上教育課程庫,提升各級學校的AI倫理教育與學生AI法理觀念。

課程規劃依課程的社會責任參與程度分成五類:L1有意識提升課程、L2在地參與課程、L3在地議題構思課程、L4在地實踐課程、L5跨領域實踐課程。

L1

有意識提升課程

課程名稱:人工智慧概論

授課老師:AI學系陳子家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一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必修

規劃目的:旨在介紹人工智慧(AI)的基本概念、技術和應用,幫助學生理解AI 如何模擬人類智能以及它在各行各業中的影響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通過分析現實世界的AI 應用案例,如語音識別、圖像處理等,幫助學生了解AI 技術的實際影響和挑戰。涵蓋AI 倫理議題,如隱私保護、算法偏見、職業取代等,引導學生思考AI 技術的社會影響和道德責任。

預期社會影響:增強學生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,培養未來技術專才和創新人才。提高學生對AI 倫理和社會影響的認識,促進負責任的技術使用和制定相關政策。

課程名稱:網路通訊概論

授課老師:AI學系陳子家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一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必修

規劃目的:旨在提供學生對網路通訊技術的全面了解,涵蓋其基本概念、技術應用及其對社會的影響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課程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,通過案例分析和實驗操作,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網路通訊技術及其應用。設計實踐項目,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,提升問題解決能力。

預期社會影響:增強學生對網路通訊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,培養未來的技術專才。提高對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認識,促進安全的網路環境,並培養其負責任的技術使用態度。

課程名稱:人工智慧與倫理學

授課老師:歷史學系林嘉琪、資傳學系張惠嵐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二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選修

規劃目的: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日,我們正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。本課程旨在探索AI發展所帶來的倫理挑戰,培養學生在智能時代應具備的倫理、道德批判思考能力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本課程將透過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,研討AI決策的公平性與透明度、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困境、人工智慧代理人等個案,引導學生在模擬情境中分析與學習,在人機協作共生的過程中,關於意識、自主、隱私、公平、責任歸屬等概念與其道德困境。同時,學生也將學習到,如何運用倫理框架來評估AI技術和應用。

預期社會影響:本課程通過與USR 計畫的結合,學生將能理解關鍵的倫理學理論和概念、發展批判性思維和道德推理技巧,以及引導學生在進入職場就業時,能發揮正向影響力的AI科技應用。

L2

在地參與課程

課程名稱:人力資源發展概論

授課老師:教科學系鍾志鴻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二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必修

規劃目的:本計畫旨在培育具備AI倫理知識的人才,透過課程與遠距教學傳播AI倫理知識,並結合創新學習方法,以提升學生在AI倫理領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。我們希望學生能夠理解AI技術的道德和社會影響,並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,能夠負責任地應用這些技術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課程將採用遊戲化問題導向學習(PBL)的教學模式,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AI倫理。

預期社會影響:提高學生的AI倫理意識:學生將具備更強的AI倫理意識和判斷能力,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做出更負責任的決策。通過與高中合作和自主發展教材,AI倫理的教育將不僅局限於大學校園,還能影響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。

課程名稱:研究方法

授課老師:公行學系王千文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二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必修

規劃目的:在課程中適時結合以AI 倫理議題作為研究方法探究的主題,並與本計畫結合,培養學生設計和實施AI 倫理研究議題的能力,提升其對AI 倫理的實踐認識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課程將強調AI 倫理研究的規劃與方法的設計,例如調查合作場域當地學校或師生自主學習社群對AI 倫理的認知與態度,運用問卷設計或深度訪談大綱,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。

預期社會影響:學生將具備設計和實施AI 倫理研究的能力,並能夠有效地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情境中,提升社會對AI 倫理議題的關注和理解。

L3

在地議題構思課程

課程名稱:企業雲端應用趨勢與實務

授課老師:資管學系施盛寶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三、四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選修

規劃目的:促進學生資訊實務技能的提升,進一步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。培養學生對數據隱私和倫理問題的認識,增強他們在數據使用和管理過程中的社會責任感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實務導向的課程內容:邀請業界專家講師來課堂分享,內容涵蓋微軟Power Automate 的雲端服務、自動化流程實作等實務技能。通過實作課程,使學生能夠親自操作和應用所學知識,強化學習效果。期末作品展示並接受老師和同學的評價,檢驗學習成效。

預期社會影響:使學生能夠掌握現代企業迫切需求的技能,從而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。強化數位化轉型,學生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,提升業務流程的效率和自動化程度。

課程名稱:組織行為

授課老師:公行學系王千文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三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必修

規劃目的:在課程中結合「AI 倫理在組織中的應用」議題,並與本計畫相結合,培養學生理解AI 技術在組織中的影響,提升在組織行為中的應用能力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課程將強調AI 倫理研究的規劃與方法的設計,例如調查合作場域當地學校或師生自主學習社群對AI 倫理的認知與態度,運用問卷設計或深度訪談大綱,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。

預期社會影響:學生將具備設計和實施AI 倫理研究的能力,並能夠有效地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情境中,提升社會對AI 倫理議題的關注和理解。

L4

在地實踐課程

課程名稱:歐洲近代文化史

授課老師:歷史學系林嘉琪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二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選修

規劃目的:114 學年度課程,將接軌「歐洲高齡化社會議題」,搭配專業知能服務課程,擴大學生歷史視野及思辨能力。課程內容以引導學生探討近代歐洲人口老化的意涵為主,培訓歐洲「健康樂活文化」的敍事力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導入專業服務知能學習,由選課學生分組至鄰里活動中心進行銀髮族生活觀察與服務,培訓田野調查能力。

預期社會影響:透過服務啟發學生對大學社會責任有更深的認識、並產生熱忱。

課程名稱:歷史人口學理論與應用

授課老師:歷史學系林嘉琪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二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選修

規劃目的:112 學年度課程,將接軌「台灣高齡化社會議題」,搭配「西進滬尾」臉書粉專的經營。本課程是一門歷史質化與量化並重的課程,旨在提供同學歷史人口的量化理論與實作,進一步整合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史,了解台灣百年人口與家庭的變遷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導入數位人文的課程設計,以人口數據結合 AI 文本分析,發展可載入手機 APP 的淡蘭在地故事。

預期社會影響:透過服務啟發學生對大學社會責任有更深的認識、並產生熱忱。

課程名稱:西洋婦女史

授課老師:歷史學系林嘉琪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三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選修

規劃目的:113 學年度課程,將接軌「歐盟平權的社會議題」搭配「淡蘭 AIEE」網頁的經營。擴大歷史學系的於史有據、於今有益的應用能力。課程內容以西方近代女性的介紹為主,輔以討論近代關於平權、倫理、AI 倫理議題的討論。培訓 AI 倫理議題的企畫力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導入「為愛 AI 陪伴手機 APP」的經營,由選課學生分組值班手機 APP,培訓網路平台經營能力。

預期社會影響:透過服務培訓學生創造史學在 AI 世代的就業能力,並對大學社會責任有更深的認識,進而產生熱忱。

L5

跨領域實踐課程

課程名稱:數位智慧財產權與政策

授課老師:資傳學系張惠嵐

建議修課年級:大學年級

課程屬性:院系必修

規劃目的:這門課程將深入探討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及其對政策、倫理和社會的影響。透過讓學生系統性學習 AI 的規範、法案、數據隱私保護以及倫理等議題,讓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與實踐能力,應對 AI 技術帶來的新挑戰。

課程與教學特色:在教學實踐與特色方面,本課程採用「大手牽小手」模式,引導學生選擇一個 AI 倫理個案議題 進行深入研究,如:AI 生成藝術與版權、深度偽造技術(Deepfake),或智能個人 助理的用戶隱私與數據收集等,學生將應用課程所學設計出適用於國中「公民與社會課程」的「AI 倫理桌遊」。

預期社會影響:這門課程不僅培養學生具備傳播與人工智慧知識,還能深入理解 AI 應用對社會的影響,體現「淡蘭 AIE 計畫」中關注科技與社會互動的核心理念。

Copyright©2024 淡江大學版權所有 最佳瀏覽解析度 1280*720 Chrome / FF / IE10或以上
地址:251301 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    電話:+886-2-2621-5656

No.151, Yingzhuan Rd., Tamsui Dist., New Taipei City 251301, Taiwan (R.O.C.)

網頁管理人員:深耕計畫助理陳冠綸,分機2211

上傳圖片